美学者点评人工智能竞赛:美国“作茧自缚” 中国发展优势显著

 zhangy  2025-07-31 06:30:01  24  6  0

  国际在线专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日前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成就与创新表现。罗奇认为,美国政府当前一系列对外政策与对内举措严重拖累本国科技进步,而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持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人工智能领域“换道超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后发先至的长期竞争优势。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文章截图

  罗奇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芯片以外,还有人才、软件和战略规划。虽然美国英伟达公司的芯片技术一直领跑全球,半导体相关产业也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赛道的“战略咽喉”,更有拜登政府奉行“小院高墙”理念,严格限制先进半导体出口。但事实证明,此举适得其反,恰恰激励了中国加速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

  罗奇预测,未来决定人工智能发展领先地位的将是软件突破能力,而非硬件。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公布了“人工智能(AI)行动计划”,但中国早已做好长期发展准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评估了133个国家和地区在78个指标上的创新表现,中国排名第11,较15年前的第43名跃升明显。他提到,业内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AI惊人成就的报道。今年初,中国人工智能深度求索DeepSeek-R1模型凭借低廉成本与超高效率震惊了世界,日前中国初创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发布的Kimi K2模型同样令人惊艳,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超越了西方竞争对手。

  罗奇表示,虽然有观点认为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暂时领先,但先发优势并不意味着最终胜局——尤其是在创新领域。他相信,最终的赢家很可能是对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支持的国家,而在这方面,中国更具优势。基础理论研究对AI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而政府的支持在这一商业回报率较低的领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罗奇称,谈及该层面,美国表现令人堪忧,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官方统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受冷战影响研发投入激增以来,联邦财政资金在美国整体研发支出中的占比持续下滑,这一趋势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尤为显著。而当前美国政府对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冲击,叠加美国日益严重的排外情绪所滋生的反合作心态,正使基础研究领域蒙上一层阴影。种种政策变化正在逐步侵蚀美国基础研究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领先优势。

  与之相反,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科技研发,据罗奇估计,2024年两国研发投资规模已实现趋近。中国长期重视科学发展,强调基础研究作为中国创新支柱的重要性,将加强基础研究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罗奇最后写道,维系科学探索的文化生态离不开对基础研究的长期支持。作为火药与造纸术等伟大发明诞生地的中国对此有着深刻认知,遗憾的是,美国或许不得不通过痛苦的方式重新学习这一课。(胡晓薇)


作者禁止了评论
评论内容